里山生態有限公司 Tel:08-8883939 mail:LiShanEco@gmail.com
墾丁必買必吃推薦:屏日生活http://www.pingtunglife.com
【服務項目】社區營造 / 生態旅遊輔導 / 環境教育活動推廣及執行 /
解說資源調查 /
解說人員培訓 /
遊程諮詢與規劃 / 文創商品與農產品開發與包裝 / 宣導品編輯與製作

顯示具有 新聞媒體報導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新聞媒體報導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4/8

農傳媒:【海洋奇緣】去墾丁不如去沖繩?墾丁hen好玩,是你不會玩!


文、攝影/ 黃小莫 首圖攝影/ 蔡永春
在去七星岩潛水前,我對墾丁也是不屑一顧,「滿滿的人潮」是墾丁一直以來讓我興趣缺缺的原因,但去了一趟七星岩潛水,一探台灣本島最佳潛點,大小魚群悠游身邊,加上從事旅遊記者7年來持續關注墾丁「生態旅遊」,在遊客人次「雪崩」下滑後,發現墾丁的山和海還是一樣美麗,恆春半島的農特產品還是一樣好吃,還有許多「hen(恆)傻」的青年仍不放棄,在恆春半島積極地做些什麼,企盼翻轉國人對墾丁的負面印象。
3月29日晚上8點多,在台灣最南端的獨立書店「紅氣球書屋」,從裡到外聚集了許多關心恆春半島發展的青壯年,這場「瑯嶠 Launcher」分享會由移居恆春的青年發起,邀請多位在地講者,有在墾丁推廣生態旅遊超過十年的里山生態公司負責人林志遠、推廣衝浪親海的教練Yvonne、律師張怡、紅氣球書屋男主人木木、恆好藝廊策展人Ofelia等11位,全無講酬車馬費,自願參加。
首場「瑯嶠 Launcher」分享會聚集11位關心恆春半島的青年意見領袖,激盪出精彩火花。
其中,律師「張怡」最讓人好奇,她戴著帽子與口罩,彷彿受害人似的,但其實她是恆春俠女,過去沒人敢單挑墾丁積習已久的問題,如:恆春轉運站、墾丁大街等,但她一個瘦弱的小女子絲亳不畏懼惡勢力,在臉書「恆春半島公共事務討論社團」,從網上論戰到實際街頭抗議掀起戰火,悶了許久的恆春人像是發現浮木一般,此後有什麼想爆料就私訊給她,而她除了揭發墾丁的不公不義,也分享墾丁美好的人事物,希望同時傳達正向力量。
張怡擁有律師執照、國外高學歷背景,大可不必冒著「人身危險」單挑墾丁惡勢力,但身為恆春在地人的她,實在看不下去擁有好山好水的家鄉被蹧踏,所以冒著生命危險挺身而出。我在2、3月前往墾丁Long stay後,才深刻感受到在地人對於近期負面新聞有多不平,就像海生館海景公司企劃部副理張正杰在分享會中說的:「恆春半島有非常好的風景,環境沒有變,只是大家對我們的觀點變了。」
里山生態公司負責人林志遠(右一),帶領一群「hen傻」的年輕同事,在恆春半島推動吃力不討好的生態旅遊。(圖片提供/里山生態公司)
而最傻的,要屬那些跟著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主任陳美惠

2018/4/2

經典雜誌:【海洋台灣】被低估的墾丁生態寶藏

【海洋台灣】被低估的墾丁生態寶藏



墾丁是台灣本島珊瑚礁生態最豐富的海域,珊瑚是海洋生態系主角,提供許多魚、蝦、蟹、貝類等水中生物重要的棲息地,國立台灣大學海洋所教授戴昌鳳指出,墾丁已發現的造礁珊瑚種類超過三百種,占全球珊瑚種類的百分之三十,加上色彩繽紛的軟珊瑚,還有上千種的魚類,達世界總數的二十分之一,顯見墾丁豐富的海洋資源。
 
墾丁的特色不是墾丁大街,而是用錢買不到的好山好水好風光,交通便利、生態豐富是墾丁最大的優勢,即使可能連台灣人自己都不想到墾丁旅遊了,但是還是有外國潛水客「一來再來」,新加潛國際級水中攝影師William Tan,擔任多項國際水中攝影比賽評審的他,這兩三年很常來墾丁潛水,幾乎每一季都會來墾丁,甚至今年過年還在台灣待了三個星期,下水拍攝獨特生物,上岸品嘗在地美食
  
William Tan驚豔的說:「台灣生態豐富,很多生物是國外沒有或是不常見的,像是大西洋海神海蛞蝓,或是海天使等生物,只要看過一次就會重遊,許多香港攝影師也已多次來墾丁潛水,台灣絕對不會比外國差。」他熱衷黑水(Blackwater)方式拍攝,在茫茫大海中,拍攝飄浮的浮游生物,無法擺拍、無法預測下一秒眼前會出現什麼生物,挑戰性極高,即使每次潛水潛到吐,他依然樂此不疲。
 
海域遊憩管理需修正
 
訪談墾丁許多潛水業者,普遍對墾管處的海洋遊憩管理態度感到失望,我深入了解「墾丁國家公園海域遊憩活動管理方案」,目行適用版本是二○一一年檢討修定,我才赫然發現:「只要在墾丁國家公園從事夜間潛水,未向墾管處申請核可,遊客就違法了!」我潛過許多國外的國家公園,從未遇過白天開放潛水,同樣的區域,夜間卻管制潛水的情況。
 
根據墾丁海域遊憩管理方案,從事夜潛需向墾管處申請核可,我詢問墾管處長怎麼申請?他也答不出明確方式,請我去問遊憩課。遊憩課則回應,需在七日前,將寫好人、事、時、地、物的文送到墾管處服務台,方能協助送公文申請,但目前以學術與生態調查較易申請核可,幾乎與禁止夜潛無異。在網路如此便利的時代,墾管處還必須以飛鴿傳書、龜速的方式申請核可,網站建而無用。
 
再問墾管處長為何白天開放潛水,夜潛卻

2017/12/12

NPOst 公益交流站:保育與發展的兩難,「生態旅遊」是否為解方?/「森社場所」專訪

(NPOst公益交流站) 保育與發展的兩難,「生態旅遊」是否為解方?/「森社場所」專訪

Post on: 十二月 12, 2017  NPOst 編輯室

每年 10 月,恆春半島便開始吹起落山風,這股動能從山頂上往河口和海邊吹,為這塊位於熱帶氣候的半島捎來秋天的訊息。此時有一群來自西伯利亞的赤腹鷹及灰面鵟鷹也乘風來到滿州鄉的里德社區棲息。
位於屏 200 縣道旁的里德社區,由山頂、里德和欖仁溪 3 個部落所組成,主要以排灣族為主。對這裡的居民來說,老鷹可是他們共同的記憶。

「以前農業時代物資較匱乏,所以社區的人會獵殺(老鷹),當時一隻(老鷹)可以賣 300 元,以消費水平來說,相當於現在的 1000 元。」與 NPOst 相約在里德社區發展協會的古堅謀,年近 60 歲,從小在里德社區長大的他,說起老鷹便侃侃而談。他說,這裡的居民如果沒有固定工作,就是打雜工,做水電工、木工,或是去海邊抓魚,而居民為了補貼家用,會利用每年 10 月來獵鷹,40 多年前他就靠著獵鷹所賺的錢付了高中學費。
然而,1984 年墾丁國家公園成立,將約 7 成的滿州鄉劃進國家公園範圍內,居民的生活開始起了變化,原本的獵鷹行為在保育的前提下被迫轉變。


里山生態有限公司成員蔡宛蓉說:「在國家公園剛成立的年代,沒有考慮人的問題。」她形容當時的做法就像把一塊地圈起來,保護著裡面的東西,然後跟居民說這邊不能使用,也不能打獵。

然而,因為恆春半島的產業發展少,加上落山風的關係,居民能種植的農作物有限,所以當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墾管處」)進到社區要推廣保育時,就容易和居民起衝突。「社區不了解為什麼要保育,都要沒飯吃了還管什麼保育。」蔡宛蓉說。

生態旅遊:化解保育與發展的兩難

當時的恆春半島上演著保育和發展

2017/5/5

La Vie 5月號/2017 第157期

La Vie 5月號/2017 第157期
帶人們看見最美麗的島南風光|里山生態有限公司



2017/4/19

《蘋果日報》屏東 到恆春聽故事 玩味老房子尋訪後灣社區

網址: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supplement/20170420/37623579/

2017年04月20日
這趟恆春小旅行,我遇到很多逐夢踏實的人,也聽了很多他們的小故事。故事跟創業、跟人生際遇有關,也由1個人串聯出許多人物,故事發生的地點,在恆春的老房子,當他們延續老房子新生命的同時,也開啟了自己的逐夢里程,故事很多、很長,我沒講到的,就等你親自到森社場所、恆春信用組合,及後灣社區,來細細聆聽!
報導╱齊佑誠 攝影╱林永昌、高大鈞

喂∼這裡是森社(聲色)場所嗎?講完電話,同事投以異樣眼光,還以為我在進行什麼計劃!森社場所的官網上這樣寫著,是將「森林」和「社區」混在一起的地方,而森林,除了指生態,還指的是屏科大森林系。
10多年前,屏科大森林系陳美惠副教授,就已帶著學生深耕屏東7大社區,並找出社區特色推出相關生態遊程;而現在,已從屏科大畢業的林志遠延續當時的初衷,帶著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在恆春中山路的一幢老房子,打造森社場所,裡面除了可買到各種以社區優質農特產、加上他們的包裝創意而推出的伴手禮,還有就是為遊客安排多元的社區生態遊程,所合作的社區也已增加到10個。

後灣美景 凝聚社區居民
跟著林志遠,我們來到後灣。「其實,與社區合作前,這裡有什麼特色,我們已經有概念,但要怎麼泯除他們的疑慮,取得信任、凝聚社區,才是課題。」林志遠幽幽地說著,而現在,後灣籌備1年多的無動力水上活動,如獨木舟、SUP立槳已經推出,由後灣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劉和生,帶著一群返鄉青年共同負責相關庶務。
藍天白雲下,獨木舟滑行在後灣清淺迷人的海灣裡,從海上看這彎白沙灘,特別耀眼,而眼前這讓後灣人引以為傲的美景,也默默地凝聚大家。「齊記者,幾年後你再來時,碼頭那片消波塊就會移除了,我們奔走許久,後灣將恢復民國90年之前的美景…」在劉和生堅定的眼神裡,讓人彷彿已看到後灣更美好的以後了。
後灣還有許多特色,比如喜歡收集種子、善於瓊麻編織的柚子,以自家三合院打造的藝欣手作坊,在這裡除了可透過柚子的解說認識各種種子,也可以玩個編瓊麻等DIY。而劉和生經營的藍海晴天民宿,海景房面對的就是後灣白沙灘,1樓的工業風咖啡館,同樣擁抱如此美景。

林志遠還帶我來到恆春的一塊黑豆田,他的伙伴正在田裡與農地主人許秀琴一同埋首除著草。「想要無毒,就要彎下腰除草,2.5甲的地不算小,這邊除完、那邊又長出來了…」今年夏天,森社場所與當地人共同照顧的無毒黑豆,就會收成,森社場所又將增添一個新產品。


2017/1/16

今周刊 第1047期:忘憂滿州─擁抱陽光大草原



說滿州是個能讓人忘憂的地方,一點也不為過。在這裡,落山風吹走煩惱,陽光讓人臉龐綻放笑容,「你看,像不像歐洲的鄉村!」順著導覽阿姨手指的方向望去,那襯著中央山脈、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山坳處炊煙裊裊的小屋,一群水牛媽媽帶著小牛漫步吃著草,天地寧靜,還有什麼比眼前更富有?

猜想導演陳玉勳應該是迷上了滿州的獨特,於是打造了一座村莊拍攝賀歲片《健忘村》,飾演村長夫人的舒淇在電影裡的性格,一如滿州鄉民溫暖又善良,無憂無慮的村民也好似滿州人的知足常樂。

「我有幫忙載演員去吃飯!」「我家有拆掉的道具。」一提起這部影片,當地人都難掩得意,此起彼落地回應著。或許繼《海角七號》茂伯送信的山丘、《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白榕園後,這裡將再次成為熱門旅遊之地。

熱血六碩士 深耕社區營造

滿州除了天賜美景外,還有一股溫柔的力量默默地凝聚鄉鎮的團結。他們幫忙培養昔日的獵人、農民等各方好手,向遊客分享在地故事、無可取代的永續文化與環境。他們是一群組成「里山生態」的七年級碩士生,負責人林志遠說:「我們看見屏東好多社區沒有年輕人,想重振鄉鎮不可能要求阿公阿嬤上網做行銷,所以我們以身為年輕人的立基點開始做起,直到地方年輕人回來為止。」

他與多名夥伴從屏科大研究所畢業後就留下來,幫忙農作、與地方政府溝通,居民的家務事是他們的日常,投入超過十年才慢慢了解地方生態,發展出居民、生態、遊客三贏的模式。「台灣的『祕境』規模多半小而美,如果缺乏管控與維護,最後開發停車場及公共廁所,就變質了。」墾管處南仁山管理站主任陳玄武說得語重心長。

「從社區營造推廣觀光,辛苦與快樂的比例大概是十比一,但那就足以成為滋養的養分,甘之如飴地做下去。」林志遠說現在與居民像是一種對家人的情感。「嗨!我們又來了!」他們熱情地高喊,並且與居民熱烈擁抱,不分世代或是從哪裡來,原來滿州鄉人的忘憂,從此而來。

2016/12/10

(聯合報)最濃墾丁味的伴手禮 「屏日生活」滿足您

(聯合報)最濃墾丁味的伴手禮 「屏日生活」滿足您
http://udn.com/news/story/3/2161061
2016-12-10 16:24聯合報 記者潘欣中╱即時報導

墾管處繼去年輔導生態旅遊社區推出養生概念的「農五味」文創禮盒後,今年又有亮點產品,包括老鷹造型鷹筷架、港口茶入味的牛軋糖、恆春胡麻製成的麻油,同時成立「屏日生活」電子商務平台,方便遊客選購特色伴手禮。

加入生態旅遊社區的屏東縣滿州鄉港口村長楊秀蘭說,社區夥伴在巡守監測生態環境、導入友善土地的無毒農作物外,也藉由文創商品傳達「愛土地」的理念 ,讓遊客能以消費支持生態保育。

墾管處長劉培東說,推動社區生態旅遊逾10年,從社頂部落、水蛙窟部落、里德社區、港口、龍水、大光、滿州到永靖,社區夥伴將生活閱歷和知識轉化成遊程中的趣味解說內容,傳遞自然知識,也維繫文化價值,這份熱愛鄉土的感情是沒有人可以取代的,透過不同形式的文創商品,既可滿足遊客對伴手禮的需求,更在傳達在地人守護生態環境和人文資的理念。

2016/12/8

(自由時報)墾丁推社區農產 成立滿滿的商品平台

(自由時報)墾丁推社區農產 成立滿滿的商品平台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911865

墾丁推社區農產,成立滿滿的商品大平台。(記者蔡宗憲攝)
2016-12-09  09:26
〔記者蔡宗憲/屏東報導〕墾管處與各大社區推動社區旅遊有成,繼去年推出以五行為包裝設計概念的「農五味」禮盒後,今年輔導社區研發以老鷹為造型的鷹筷架,將港口茶做成茶香牛軋糖,重新包裝設計無毒麻油,並成立「屏日生活」電子商務平台,讓到訪社區旅遊購買產品後,回家上網還能買到,用消費支持生態保育工作。
里德社區從獵鷹蛻變護鷹的正面形象深植人心,社區自行組成生產小隊,將愛護老鷹的心情製作成鷹筷架。
港口茶的特殊海味,除了製作成饅頭和餅乾,社區夥伴將茶香做成牛軋餅,成為社區新產品。龍水社區的無毒麻油一直是社區熱銷產品,但長期都以回收玻璃瓶盛裝,今年換上新衣登場,重塑新形象,讓大家看見真正好物的價值。
建立新品牌「屏嚐」的里山生態有限公司

(中時電子報)麻油、筷架、茶香牛軋餅!來墾丁「屏」嘗生活好味道

(中時電子報)麻油、筷架、茶香牛軋餅!來墾丁「屏」嘗生活好味道

網址: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1209002389-260415

2016年12月09日 09:49 林宜靜/整理報導

支持台灣在地好味道!想到屏東墾丁,不外乎陽光、大海、沙灘、比基尼等!事實上,有好山好水的墾丁其實在地美食也一籮筐!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繼去年推出以五行為包裝設計概念的「農五味」禮盒後,今年輔導社區研發以老鷹為造型的鷹筷架,將港口茶做成典新的茶香牛軋糖,重新包裝設計無毒麻油,並且成立「屏日生活」電子商務平台,讓喜愛社區產品的朋友,可以在家上網就買到社區農產品,用消費支持生態保育工作。

港口茶做成的牛軋餅乾
港口茶做成的牛軋餅乾。(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龍水無毒麻油新包裝

2016/8/9

(自由時報)走探屏東滿州-你沒看過的墾丁風情,屏這些加碼玩社區生態豐富體驗

(自由時報)走探屏東滿州-你沒看過的墾丁風情,屏這些加碼玩社區生態豐富體驗

網址:
http://week.ltn.com.tw/Newbigpaper.html?P=7&Y=2016&M=07&D=31
http://week.ltn.com.tw/Newbigpaper.html?P=8&Y=2016&M=07&D=31

(商業週刊)越在地,越能被世界看見! 根經濟崛起

(商業週刊)第1499期:越在地,越能被世界看見! 根經濟崛起
網址: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IndepArticle.aspx?ID=29503
撰文者劉致昕    2016-08-03

在日本,離島吸引百萬人造訪,小偏鄉創造上百億日圓收益。
在美國,少年監獄變身美國最佳旅館,餐廳、農民、原住民多贏。
在台灣,鄉村裡的寶藏,都市人不知道,三十多國遊客卻驚豔探訪。
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正在燃燒,「根經濟」時代來臨,鄉村搭起一座座舞台,等待「鄉村營運長」們大顯身手!



這裡,是台灣的鄉村:

一座山變成一座博物館,遊客在台東森林裡攀氣根認識部落;雲林濕地中間,五國藝術家創作巨型裝置藝術;澎湖七美,百年老宅開獨立書店、三合院放電影,巴黎銀行財務長也是觀眾之一。

2016/5/7

(中國時報)「蛙現.遇見鹿」 水蛙窟接待家庭

2016年05月07日 04:10 (黃佳琳)

網址: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507000709-260116

若是住慣了舒適民宿,「蛙現‧遇見鹿」水蛙窟接待家庭的「不便」可能會惹惱旅人,這兒手機收訊不好、沒有電視、地點也偏僻,但換句話說,就是夜晚可以獨占無人干擾的滿天星空,日出之前,還能跟著社區居民,一起去尋找大草原上可愛的梅花鹿。

水蛙窟是墾丁的純樸小村莊,人口不到百人。相傳一百多年前,恆春地區的居民到風吹砂沿海捕撈虱目魚苗,並慢慢開始在這兒開墾定居,於是形成水蛙窟聚落。據說當時因為村裡有個水窪地,裡頭有許多澤蛙,每當夏日夜晚或雨後,就可聽到蛙鳴不斷,因此得名水蛙窟。而社區內多年前開始種植牧草,因此有遼闊無際的草原生態景觀。

接待家庭主人林惠琪和廖晋翊是屏東科技大學同學,畢業後在社區推廣生態旅遊,而認識接待家庭的屋主阿嬤,因為阿嬤發生車禍行動不便,現已搬走跟兒子同住,他們怕老屋凋零,為了幫阿嬤顧厝,而開始做接待家庭,也希望藉由接待旅人,為社區注入新鮮活力。

但阿琪委婉的說:「其實經營接待家庭並非主
業,我們仍然以社區工作為主,所以經常在恆春、滿州的各社區穿梭,有時漏接電話或回覆慢,盼旅人體諒。」因此她希望想來入住的旅人,可先藉由臉書網站等詢問,避免找嘸人。

■Index
★「蛙現‧遇見鹿」水蛙窟接待家庭/屏東縣恆春鎮鵝鑾里風沙路500巷10之5號

(中國時報)

「蛙現‧遇見鹿」水蛙窟接待家庭

「蛙現‧遇見鹿」 水蛙窟接待家庭



阿琪(中右)和阿翊(左一)推廣生態旅遊,除了經營接待家庭,也帶旅人玩社區。(黃佳琳攝)

2016/3/9

上課了!生物多樣性(四)-綠色經濟幸福學

上課了!生物多樣性(四)-綠色經濟幸福學

P.130讓在地更永續,恆春半島生態旅遊玩出特色


2016/1/28

(聯合報) 屏東「日嚐生活」春節在駁二

http://udn.com/news/story/7327/1471201

2016-01-28 08:17 聯合報 記者潘欣中/恆春報導

「森社場所」將屏東縣恆春半島有機農產品開發成伴手禮。 記者潘欣中/攝影

日食糖、新順成、森社場所、崇蘭茶事、驛前大和、竹林有機農場6家不同主題的屏東特色商家,將於下月8日至14日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大義倉庫合辦「日嚐生活在屏東」展售會;不僅供應屏東庶民美食,還將分享「友善環境」的心情故事。
策畫「日嚐生活在屏東」特展的日食糖,是在屏東勝利新村以有機棕櫚糖為主題的餐館,受高雄駁二藝術特區

2016/1/23

(中國時報)春節伴手禮-屏東農五味 森社場所攏有味

2016年01月23日 04:10 黃佳琳/屏東報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123000749-260116


春節伴手禮-屏東農五味 森社場所攏有味
龍水社區醃蘿蔔象徵「好彩頭」,里德社區的雨來菇有日曬乾燥和新鮮可選擇。(黃佳琳攝)

春節伴手禮-屏東農五味 森社場所攏有味
「森社場所」創業青年與在地小農合作,今年推出雨來菇宅配。(黃佳琳攝)

春節伴手禮-屏東農五味 森社場所攏有味
「森社場所」開在恆春老街上,店內蒐羅許多屏東伴手禮,「農五味」禮盒提袋攤開來就是餐墊,環保不浪費。(黃佳琳攝)